2025-07-29 10:53:57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29
项目早已收官,合同款却成了“泡影”。北京大兴的马女士因合作方失信,深陷经济困局。几番沟通皆无进展,她转而求助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冠领律师迅速梳理证据、核查对方经营实况,以诉讼为后盾推动协商。最终在2025年4月通过调解,促使对方履约付款。
2022年,马女士与某影视公司签合作协议,约定为其提供创意服务,项目完成后支付合同款。2024年5月项目验收合格,但影视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金额达26万元。无奈之下,马女士于2025年初委托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指派的律师顾琳琳代理维权。
接案后,冠领律师迅速梳理合同、验收单等证据,明确影视公司构成违约。结合马女士希望尽快解决的诉求,律师制定“以诉促谈”策略。同时,律师在调查中发现,该影视公司虽有资金压力但仍在正常运营,具备一定的还款能力。基于此,律师代理马女士提起诉讼。
诉前调解中,对方以“项目存在瑕疵”为由,拒绝付款。对此,律师拿出合同,指出其中明确的验收标准,马女士的项目验收单有双方签字盖章,足以证明项目达标,不存在所谓的“瑕疵”。见此招无效,影视公司又以“资金周转困难”请求延期付款。律师当即展示调查结果,表明公司仍在正常承接新项目,显然具备还款能力,戳破其“资金困难”的借口。
接着,律师强调诉讼记录不仅会对公司的征信造成负面影响,更会影响其未来的融资和业务拓展,让对方认识到拖延的风险。在冠领律师刚柔并济的下,影视公司同意在2025年4月18日前支付全款。4月18日,马女士收到26万元;4月22日,在冠领律师的协助下,马女士向法院提交了撤诉申请,法院依法裁定准予撤诉,这场合同纠纷至此得到圆满解决。
撰稿人:凌浩
审核主编:张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