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7 15:03:19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865
骗取国家拆迁补偿款,是指利用虚假文件、捏造事实等手段签订拆迁补偿合同的行为,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2023年2月,一名来自湖北黄冈的女士联系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焦急地表示她丈夫涉嫌诈骗拆迁补偿款,已经被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请求律师帮帮他们。
冠领律师赶赴当地与嫌疑人会见后得知,嫌疑人要求征收方提高补偿,征收方表面答应后给了他一张空白协议,他签字领取补偿款不久便被拘留,公安机关表示他虚构了房屋装修的情况,使房屋评估价格远高于实际价值,超额领取了30万补偿款,涉嫌诈骗。
嫌疑人对涉嫌犯罪惶然无措,冠领律师耐心安抚,表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构成合同诈骗罪,需要满足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冠领律师据此向嫌疑人指出,本案中,从入户登记调查到评估再到审核拨付补偿款,均是各级拆迁部门共同决策的结果,征收方完全明白嫌疑人的实际情况,其拨付补偿款并非因为受骗,而是基于当时的补偿方案和拆迁的现实需求,征收方并未陷入错误认识。
冠领律师随后向公安机关提交了《申请不予逮捕的法律意见书》,指出本案明显属于征收方与被征收方因补偿数额问题而产生的行政补偿协议纠纷案件,嫌疑人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是空白协议,不存在虚构违法装修诈骗补偿款的犯罪故意。
在冠领律师的努力下,嫌疑人最终得以释放,免于被刑事追究。冠领在此要提醒读者朋友,在签订拆迁补偿协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一)主体是否合法。如果与之签订协议的主体不是合法的、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就会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
(二)主要条款是否明确。如果主要内容不明确,一旦在履行中出现问题,就可能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合同中应当注意的主要条款包括: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补偿款的支付时间以及方式,安置房屋的面积、具体的位置等等。
(三)是否约定违约责任。该条款对督促对方履行合同具有一定的作用。
(四)履行程序是否合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五)是否有不公平条款。例如一些可变更条款,一旦拆迁协议中出现这种模糊条款,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妥善维护。
骗取拆迁补偿款的行为是会让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征收方在签约过程中也要引起足够重视,尽可能提前咨询专业律师,避免出现问题。
撰稿人:谷楠
审稿人:段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