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10:11:05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10
2018年前后,河北涿州某油业公司接到了一通订单电话,来电人名叫赵东,是一家石化产品公司的总经理。经过一番协商沟通,两家公司达成采购约定,油业公司向石化产品公司提供油品。
因洽谈顺畅,两家公司又不在一个城市,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均是赵东通过电话及微信的方式进行采购,偶尔会有赊账。随着合作时间不断增加,积攒的欠款也日益增多。在油业公司的提议下,双方于2020年12月进行了结算,石化产品公司确认欠付油业公司油款130万余元,同时出具了一份《欠款证明》。
高额欠款让双方合作面临信任危机,双方合作终止。油业公司多次催促石化产品公司偿还欠款。但直到2022年,赵东才迫于压力向油业公司支付了10万余元,并重新出具了《欠款证明》,确认尚欠付120万油款。
然而,此后石化产品公司依旧不还款,赵东也从反复推脱转为拒接电话。无奈之下,油业公司向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求助。冠领律所经过研判接受委托,指派夏亚敏律师代理此案。
律师介入后,油业公司首先表达了对于没有书面合同的担忧。冠领律师结合法律规定指出,根据法律规定,即使未签订书面合同,若双方通过口头、行为或其他方式达成合意,且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合同即成立。
油业公司与石化产品公司在双方合意的基础上进行了买卖行为,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合同关系,双方也有明确的《欠款证明》。因此,没有书面合同并不影响油业公司主张返还欠款的权益。
冠领律师还了解到,刘东是石化产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该公司现在经营状况确实不佳,一次性支付欠款并非易事,反而可能激化矛盾,不利于实现债权。于是,经油业公司同意,冠领律师将办案重点放在打破“要不回”的困境上。
通过“以诉促调”的策略,先代理油业公司以石化产品公司及刘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了买卖合同之诉。等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冠领律师又积极与对方协商沟通,释明法理,并结合石化产品公司的经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期还款方案。在冠领律师条理清晰地阐述下,成功说服对方同意调解。
2025年3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石化产品公司及刘东自2025年6月起每月20日前给付油业公司5万元,直至货款付清。如未按约定履行给付义务,油业公司可申请执行剩余全部未付款项,并以120万元为基数要求支付利息。
本案也再次印证了规范交易的重要性。小冠在此提醒广大读者:商业合作中,既要保持互信,也要注重法律风险防范,而当遇到类似情况不知如何解决时,专业的法律服务或许能在关键时刻保驾护航,让纠纷化解更加高效顺畅。
撰稿人:李姗珊
审稿人:段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