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3 11:14:15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8
在上海浦东一个居民区里,一套房屋静静地见证着陈家的变迁。随着陈父、陈母于2022年先后离世,这套因拆迁所得的安置房,在陈家6个女儿之间悄然掀起了波澜。
多年来,小女儿陈丽(化名)对这套安置房的归属始终心存疑虑。虽然房屋最初登记在大姐和二姐名下,但陈母后来在2021年10月又召集六姐妹签署了《家庭内部协议》,约定在她去世后,安置房由六姐妹均分。不过这份协议,唯独少了二姐的签名。正是这一处缺失,让原本清晰的约定在法律与现实之间产生了落差,房产分割事宜也因此停滞不前。

就在这份悬而未决的家庭协议渐渐被时光尘封之时,2024年9月,陈丽意外得知,大姐竟已将安置房中50%的产权份额,通过签订《买卖合同》的方式过户给了外甥女。震惊之余,陈丽立即找到大姐询问缘由。但双方各执一词,数次沟通都不欢而散。
为了尽快解决这一纠纷,陈丽找到了北京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律所经初步研判,指派律师李彦红、李茂生代理案件。
接手案件后,冠领律师对案件进行了全面梳理,通过调取房产档案、整理《家庭内部协议》、收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记录等方式,完成了充分的庭前准备工作。随后,律师代理陈丽向法院提起继承纠纷之诉。
法庭上,其他姐姐提出抗辩,认为《家庭内部协议》签订时房屋登记在大姐、二姐名下,协议内容涉及整套房屋,在未经二姐签字确认的情况下,其他签署人无权处分二姐享有的50%产权份额,因此该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面对这一争议,冠领律师并未回避协议的形式瑕疵,而是转换视角,重点指出:大姐在明知存在《家庭内部协议》的情况下,仍将房屋份额无偿转让给她的女儿,这一行为已构成恶意串通,损害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规定,案涉买卖合同应为无效。

与此同时,考虑到维系亲情的重要性,律师多次组织各方协商继承方案,从法律规定、人情事理和家庭伦理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在律师的耐心协调下,六姐妹逐渐放下分歧,开始就房产分割方案展开实质性磋商。
2025年8月,法院经审理采纳了冠领律师的观点,判决确认《买卖合同》无效,并依据家庭内部在庭审中重新达成的和解方案,判决房屋由陈丽等人按份共有,其中陈丽分得30%的产权份额。
一纸判决,维护了家庭协议中那份曾被忽视的承诺。冠领律师以专业与智慧,在法律的框架内为委托人找回了公平,也让这个家庭一度涣散的亲情开始重新聚拢。
撰稿人:陈雨欣
审核主编:张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