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8789-888
News
400-8789-888
2025-07-15 11:34:11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字体: [ 大 中 小]
2024年1月的北京,初雪落得很轻,王凤云站在窗前,望着外面薄薄的一层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屏幕上是她和刘伟的最后一次聊天记录,时间停在两周前一句简短的“再等等”,之后便再无回音。
她的思绪飘回了2022年3月的一个午后,阳光透过咖啡馆的玻璃窗,照在王凤云摊开的几张信用卡上,泛出淡淡的光泽。刘伟她好友的儿子,伸手接过卡片,利落地塞进钱包,动作一气呵成。王凤云看着这一幕,心里想着好友过去的好:当年王凤云的丈夫生病住院,是好友跑前跑后帮忙联系医生、垫付医药费;孩子上学名额紧张,也是好友托关系才解决了入学难题。这份情谊像块暖玉,一直搁在王凤云心里。如今刘伟说急需用卡临时周转,很快就还,她念着旧情,又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便没多问用途,痛快地把卡交了出去。
之后的大半年,信用卡账单按时出现在邮箱里,有时是商场消费,有时是加油站扣款,金额时大时小,却总能在还款日的前一天收到刚好覆盖账单的转账,她渐渐习惯了手机短信里的扣款提醒,以为这样的周转会平稳地画上句号。
变故是从2023年12月开始的。先是收到银行的逾期通知,红色的字体刺得人眼睛发紧。王凤云打开APP,看到上个月的账单还趴在那里,数字后面跟着小小的“逾期”标签。她翻开通讯录,那个熟悉的号码拨过去,只听到机械的提示音。
王凤云发消息询问,刘伟的回复总是含糊其辞“最近有点紧,下个月一起补上”“再宽限几天”。渐渐地,连消息也不回了。欠款未能按时到账,银行的催收电话开始频繁响起,她向银行解释,这是借给朋友用的卡,自己并不清楚消费详情。然而,银行客服冰冷的声音告诉她,账单上的名字是她,责任就得由她来承担。无奈之下,她只得四处借钱,先填补上这个窟窿。尽管如此,王凤云并没有放弃追回这笔钱。她前往刘伟曾经提及的住处,开门的却是一张陌生面孔。对方不耐烦地告知她,这房子早就换了租客。
2025年1月的北京,风里还裹着腊月的硬劲,却没落下一片雪。光秃秃的树枝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晃悠,王凤云带着借条和一堆杂乱的银行流水,找到了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律师袁雨露代理此案。
接受委托后,冠领律师迅速投入工作,仔细梳理了案件的全部材料,包括王凤云名下的信用卡交易明细等,深入了解案情细节。律师发现从2022年3月到2023年12月,信用卡累计刷卡消费近70万元,而还款则通过案外人完成。这些零散的交易记录时间跨度长、金额杂乱,给案件事实认定带来难度。
为厘清资金往来,律师逐笔核对了近200条交易明细,将信用卡账单按时间轴整理成表格,标注每笔消费的具体日期和金额,同时追踪案外人的还款记录,发现王凤云最初统计的还款金额存在遗漏。律师立即调取完整的银行流水,反复比对后,最终确认实际还款金额为56.9万元,精准锁定了未还部分的具体数额13.1万元。
在梳理证据时,律师察觉到案件的关键问题:借款源于信用卡套取。律师向王凤云解释,出借信用给他人使用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此类行为可能使借款合同无效。准备就绪后,律师代理王凤云向法院提起诉讼。
庭审当日,律师携带整理成册的证据材料到庭。面对刘伟未出庭的情况,律师沉着应对,向法官系统呈现了信用卡消费记录、还款明细等证据,清晰还原了借款形成过程及资金往来情况,特别强调了经核实的还款金额,让法官得以快速厘清案件脉络。此外,律师还指出,案涉借款源于套取信用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的,民间借贷关系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2025年7月,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刘伟需向王凤云返还剩余款项13.1万元。从杂乱的交易记录中提炼关键信息,到依据法律精准定位诉讼焦点,冠领律师用专业细致的工作,帮助王凤云挽回了13.1万元的经济损失,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获得了应有的权益保障。(文中除冠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毛梦遥
审稿人:董振杰